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马卫华:做强师范突出应用 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2023-06-29 13:17:33 来源:南方新闻网

连日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好消息频传:《学校体育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牵头成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挑战杯”省赛,学生斩获三个一等奖……


(相关资料图)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立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拥有68年办学历史的广东二师当何为?

该校党委书记马卫华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坚持引领与服务基础教育改革,持续强化师范教育内涵建设,打造教师教育特色品牌,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广东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师教育

南方日报:如何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马卫华:“因基础教育而生、应基础教育而兴、为基础教育而谋”是我们的办学特色。学校紧扣高质量发展开展主题教育,瞄准广东基础教育发展需求,聚力学校事业发展难题,大力推动各类调查研究落地落实,努力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其中,学校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共建实验教育集团,探索“高校+乡村薄弱学校”的集团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已通过深入调研归纳先进经验做法,形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典型案例。

南方日报:怎样理解学校在广东高等教育版图中的坐标定位?

马卫华: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安身立命之所在。基于学校发展历史、基础、特色和潜力,我们坚持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作为立校之本,强化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以“小儿科”成就“大文章”,推动学校各方面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校有历史,如今一脉相承。秉承其前身广东教育行政学院在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作为,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优势,打造教师培养培训一体、职前职后贯通、校地有效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

学校有基础,充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近年来,新增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书法学等师范类专业,师范类专业增至20个,对接除地理之外的所有基础教育学科。

学校有特色,教师教育品牌越来越响亮。首轮“新师范”建设圆满收官,学校学前、小学师资精准培养格局逐步形成,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教学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形成国家、省、市、县(区)、学校的完整教师培训体系和涵盖集中、网络、校本培训的整体格局,形成“点线面”的社会服务范式,形成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典型经验。

学校有潜力,引领辐射作用强。自2017年列入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以来,学校普通本科在校生以40%增长率增至1.6万余人,约六成是师范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从近1.9万人增至6万余人,增长率达220%,为基础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学校正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链接校内外资源,加快构建振兴乡村教育共同体。

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南方日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有哪些思路?

马卫华: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科和专业建设。当前,学校开设45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约一半为师范类专业。

我们采取“需求导向、特色引领、分类指导、集群发展”思路,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基础上,以教育学龙头学科牵引,紧密对接区域基础教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

我们坚定不移走应用型之路,以“实践导向、协同共育、信息支撑、卓越发展”培养思路,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产业学院等协同育人新平台和新机制建设,走一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遵循“完善环境、拓展应用、深度融合”思路,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变革创新,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南方日报:接下来还有哪些新的规划?

马卫华:面向新一轮“新师范”建设,我们将全方位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教育情怀深、专业基础实、实践技能强、信息素养高、发展潜力足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人才。

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师德为先。我们将通过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强化育人环境建设等,积极探索新时代师德养成教育新路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培养跨学科复合师资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挖潜设置更多基础教育急需的师范专业,加大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等紧缺学科的培养规模,同时探索“本科专业+微专业”“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等复合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融合创新能力。

我们还将加强与各附属学校深度合作,建设人才培养试验田,开展教育实践、课堂改革与课程开发、合作研究与成果培育推广,形成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大幅提升服务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能力

南方日报:学校如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马卫华: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成3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两次成为国家校长领航基地,设有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6个省级培训基地,5年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0万人次。

学校发力薄弱教育帮扶,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3所附属学校,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中与广州市白云区共管共建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是广东首个幼小初高全学段覆盖的乡村教育集团,202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遴选为第二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养对象。

面向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继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完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校长、教师培训任务,并通过“合作办学、一校一案、队伍提升”模式实现整体合作,助力县域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保障附属学校可持续发展,还有哪些新计划?

马卫华: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好广东二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心,用新动能为共建的附属学校、幼儿园提供监督指导和专业支持服务,并根据附属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招聘名校长,储备名校(园)长人才。在白云教育集团基础上,再成立番禺教育集团等教育集团,促进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

■案例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

2021年9月,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探索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推动师范生培养的改革创新。

学校从优化教师教育智能环境、提升师生智能教育素养、推动“双师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教师智能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化技术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已建成“双师课堂”平台、虚拟教研室平台、AI教学支撑平台、小雅课堂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平台系统,并立项建设人工智能试点课程、试点课堂,引导教师探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还遴选29所中小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以项目制方式探索双师课堂服务地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广州市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基于AI教育大数据的智慧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一校一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10余年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更名改制,成为广州番禺与广东二师共建共管的第一所区属公办大学附属高中,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如今,该附属学校从薄弱普通高中发展成为兼具人文性、实验性与示范性的现代学校,多次获广州市番禺区高中毕业班评奖前5名。

此后,广东二师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其中,与广州市白云区合作成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将白云区钟落潭镇13所中小学纳入“一校一案”研究项目,打造广东首个“高校+乡村薄弱学校”涵盖幼小初高的纵向基础教育集团,如今入选广东省“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教师共开展课题研究161项,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师32人及骨干教师181人,获荣誉283项,学生获各级各类奖励9759项。

数读

●截至2023年4月,在校本科生16103人,其中师范生占比近六成(9527人,59.12%),位居广东同类院校前列;成立广东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在全省公办普通高校中居于首位,在校本科生1103人。

●最近两届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通讯员 黄朝文 吴开华 曹俏俏 王尧

标签:

<  上一篇

焦点报道:云南现在法定产假多少天 2023年云南产假天数新消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