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谈起尼古拉·列别坚科和他的“沙皇坦克”,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两个车轮有一树之高,行进时轻松折断周遭树木。”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沙皇坦克”,这个“大块头”有些奇葩另类,但它是现代坦克的雏形。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欧洲,随着科学技术兴起,武器装备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战初期,尼古拉·列别坚科率先提出巨轮坦克的设计理念,并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赞助”,因此被命名为“沙皇坦克”。
为了提升“沙皇坦克”越障能力,尼古拉·列别坚科在坦克前侧安装了2个直径9米的前轮,利用2台250马力迈巴赫发动机为其提供动力,坦克行进时速可达17公里;车体后侧一个巨大的车架向斜下方延伸,末端配备一个较小的转向车轮,3个车轮形成稳定的3点支撑结构。
1915年8月,“沙皇坦克”迎来“首秀”。经过一片丛林时,该坦克如同一台巨型收割机,将树木拦腰折断,整个行进过程如履平地。但没过一会儿问题出现了,坦克行驶到一片湿地后,后轮陷入沼泽无法动弹,前轮在发动机驱动下快速转动,仍未能使坦克车身从沼泽地驶出。
试验暴露出该坦克的设计缺陷——车体庞大、车轮脆弱,一旦“趴窝”便成为敌方的“活靶子”;虽然拥有360°旋转炮塔,但射击时可能会击中车轮。
试验过后,尼古拉·列别坚科开始对坦克进行改进,并加装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以提升机动性,使其能够跨越更多崎岖地形。不过,由于研发耗资太大,“沙皇坦克”项目被中途废止。该坦克最终没能走出沼泽,在树林里矗立多年后被拆除。
“沙皇坦克”项目虽然失败了,却为各国工程师研发坦克拓宽了思路。随后,法国和英国成功研发出全地形装甲战车,并完成履带行驶试验。1916年索姆河战役,英军履带式坦克首次亮相。这种坦克可以轻松跨越障碍物,在德军的堑壕间如履平地,猛烈的炮火也给德军造成巨大伤亡。战后,高机动、强火力的履带式坦克受到各国军队青睐,坦克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一名设计师首先是一位幻想家,正是在这些幻想里产生着新颖的思想、新的设计构思以及如何将其实现的途径。争取把幻想变成现实,这是一个人,特别是一名设计师生活的最大意义。”苏联设计师雅科夫列夫对于武器创新研发有过这样的表述。同样,将这句话映射到尼古拉·列别坚科身上也非常合适。在世人眼中,尼古拉·列别坚科充满想象力的“沙皇坦克”是一个失败品。但纵观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正是科学家和设计师看似天马行空的大胆创新,才走出了武器装备发展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沙皇坦克”项目的合伙人,设计师亚历山大·米库林从中汲取经验,成为后来苏联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专家,为伊尔-2攻击机设计出著名的AM-35发动机。
上图:沙皇坦克。资料照片(程春蕾 彭 霖 吴 迪)
标签:
要文